人的眼鏡之所以能夠辨別不同的顏色,是因為不同波長范圍的光照射到物體表面后,對人的眼睛所產生的一種視覺反應。許多的朋友對于人眼如何辨色還不是很了解,本文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人眼辨色的原理。
人眼辨色的原理是什么?
視錐細胞功能的重要特點是它具有辨別顏色的能力。顏色視覺是指對不同顏色的識別,即不同波長的光線作用在視網膜后,在人腦引起不同的主觀印象。正常視網膜可分辨波長380-760nm之間的約150種不同的顏色,每種顏色都與一定波長的光線相對應。因此,在可見光譜的范圍內,波長長度只要有3-5nm的增減,就可被視覺系統分辨為不同的顏色。
事實上,某個場景的光在視網膜上細胞產生的信號并不是完全被百分之百等于人對這個場景的感受。人的大腦會對這些信號處理,并分析比較周圍的信號。例如,一張用綠色濾鏡拍的白言照片——白言的形象事實上是綠色的。但是因為人大腦對白言的固有印象,加上周圍環境的的綠色色調,人腦的會把綠色的障礙剔除——很多時候依然把白言感受成白色。
人眼辨色的種類有多少?
大部分的動物都是色盲,無法分辨牙呢,像小狗眼中的世界就基本只有黑白兩色,人可以分辨出同色系的250種左右的顏色,至于混合的顏色也能分辨出17000種左右。人類之所以能夠分辨這么多種顏色,是因為我們眼睛里的視網膜上有兩種特殊的感光細胞,分別是“桿狀細胞”和“錐體細胞”。
桿狀細胞可以區分物體的明暗,而錐體細胞則能夠辨別物體的模樣和色彩。錐體細胞又分為三種,分別能對紅、藍、綠光產生反映。由于其他各種顏色都是這三種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成的,所以眼睛就能辨別出各種各樣的顏色。
標準光源箱目視檢測原理:
根據人辨別顏色機理,我們就可以知道,讓外界光源改變時,由于包含不同波長光線的比例不同,就會導致我們觀察到光源顏色有所差別。而對于不發光的物體而言,其外觀顏色取決于物體表面反射出來的光線。例如,顏料、油墨之所以會有不同的色彩,是由于不同顏色的顏料對于光的吸收反射比率不同,當一束白光照射在顏料表面,它就會吸收一部分光,然后在反射一部分光,如果吸收了白光中的所有色光成分,那么就會表現出黑色,如果全部反射白光,那么就會表現為白色。
物體呈現物體色取決于物體本身特性和光源色的共同作用。如果外界光源條件不同,那么我們觀察到的物體顏色就很可能會有所差異。因此,為了準確的評定物體顏色,就需要在統一的光源條件下進行檢測,CIE為了統一顏色檢測時的照明條件,就規定的標準光源的概念。標準光源箱配置多種常用的標準光源,用戶在檢測貨品顏色時,只需要切換客商指定的光源條件,就可以按照標準光源箱使用說明來進行目視檢測。